作者:曾瑶池散户在哪个证券开户最好
深圳市 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,主任医师,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
深圳市营养学会理事/深圳市医师协会营养分会副会长/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营养分会常委/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/《临床营养网》专家顾问等职务。
多年来工作于医院临床营养科,从事各类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,擅长慢性肾病、肥胖、、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营养治疗。
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,CSCD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,主持省、市级科研项目5项,参与3项。
文章来源:营养医师曾瑶池
已授权《临床营养网》转载
清晨的阳光还未洒进病房,营养科的配制室已悄然苏醒。在这里,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,却有一份份精心调配的温暖,正为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默默准备着——那是生命的“液态食粮”,肠内营养制剂。
配制员轻轻推开配制室的门,换上洁净的工衣,戴上帽子与口罩,七步洗手法一遍遍揉搓双手,如同仪式般庄重。她知道,手中即将配制的,不只是120克全安素和500毫升温水,而是一位62岁患者的午餐,是胃肠外科病房里一份沉甸甸的期待。
台面用75%酒精细细擦拭,紫外线灯静静洒下30分钟的消毒之光。每一步都严谨如诗:称重、溶解、搅拌、过滤、定容。粉末在温水中缓缓化开,像春雪消融于溪流,再经细筛滤去残粒,不浪费一滴营养。最后装入专用袋,贴上标签,留样封存,如同为这份关怀留下一枚小小的印记。
完成后,器具洗净消毒,环境再次清洁。未用完的原料标注开封时间,冷藏保存,一切井然有序。
这看似简单的流程,背后是科学与责任的交织。它源自《临床营养学》的指引,遵循着行业规范的章法,只为确保每一袋营养液安全、精准地送达病床前。
四小时内服用完毕——这是对新鲜的承诺,更是对生命的尊重。
没有喧嚣,只有静默中的用心;
没有豪言,只有点滴间的温情。
营养,从不只是果腹,
而是以科学为笔,
以仁心为墨,
写给身体的一封治愈情书。
《临床营养网》编辑部
本站动态栏: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